星期三, 6月 08, 2011

核能發電,該還是不該?

今天看到的新聞:

小英:再執政 十三年後終止核能發電

中國時報【朱真楷/台北報導】

提出「二○二五非核家園計畫」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日上午抵達德國考察綠能產業。她表示,德國政府已宣布二○二二年前關閉所有核電廠的政策,證明要達成非核目標的關鍵,在於決策者的決心,所以只要民進黨取得政權,就有信心用十三年的時間終止核能發電。

蔡英文在柏林時間六日上午抵達德國後,在執政黨基民黨國會議員費雪陪同下參訪柏林車站等相關綠能建設。

不要核能發電可以,可是要有替代的發電方案。

我國(中華民國)電能來源中,核能佔了 19.3% 左右(資料來源:台灣電力公司 - 年產銷快訊)。所以說,如果沒有核能發電,這些電勢必要以其他方式來產生。

如果平攤到其他種種發電方法中,意味火力發電(國營 53.4% + 民營 18.7% = 72%)必須增加 19.3% * 72% = 13.9%。

再看到總用電量 1933.1 億度,也就是說火力發電必須增加 1933.1 * 13.9% = 268.7 億度。

如果這些發電改用:

  • 燃煤:產生 268.7 億 kw/h * 1.020 kg/(kw/h) = 274.074 億 kg 的二氧化碳
  • 燃油:產生 268.7 億 kw/h * 0.758 kg/(kw/h) = 203.675 億 kg 的二氧化碳
  • 天然氣:產生 268.7 億 kw/h * 0.515 kg/(kw/h) = 138.38 億 kg 的二氧化碳
  • 核能(原本):產生 268.7 億 kw/h * 0.0661 kg/(kw/h) = 17.761 億 kg 的二氧化碳
p.s. 我忘記在哪裡看到這些數據,請知道的人幫我補... >_<

然後又會跑到令一個惡性循環:二氧化碳升高 = 溫度升高、溫度升高 = 冷氣用量增加、冷氣用量增加 = 用電量增加、用電量增加 = 發電量增加、發電量增加 = 二氧化碳升高...

====== 分隔線 === 分隔線 === 分隔線 ======

話又說回來,如果那些反核的從電廠關掉開始就完全不要用電(除了搬去山裡與世隔絕以外,還有別的辦法嗎?),那就關吧!

星期一, 5月 30, 2011

小叮噹風扇 vs. 數位電視訊號

記者知識不足,才會把這件事當成很嚴重的事情: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529/8/2se1p.html。懂原理的就會知道,這只是沒什麼大不了的數位信號干擾。

台灣使用的數位電視訊號是 1080p/1080i 的 DVB-T,DVB-T 會將數位訊號用 OFDM(正交分頻多工)打散分佈至 4kHz 或 1kHz 的訊號中。

也就是說,當你有個外部頻率為 4k 或 1k 的因數的訊源時(例如 2Hz、4Hz、5Hz、8Hz、10Hz、20Hz、25Hz、40Hz、50Hz、100Hz、125Hz、200Hz、250Hz、500Hz、800Hz、1000Hz、2000Hz、4000Hz...),就有可能會干擾到數位電視訊號。而超商的小叮噹風扇很有可能剛好就是這個轉速(例如剛好是 1000rpm),所以會產生這些頻率的雜訊干擾數位電視訊號。

而影像資料壓縮通常是以 Block 為單位,所以他解壓縮的時候會有某些 block 解壓失敗,導致下一個 block 被提前或延後。反應到影像上就是部份畫面看起來像在左右抖動。

而吹風機為了吹出足夠大的風量,轉速通常都很高,可以到 10000 ~ 20000 rpm,不容易干擾 1kHz 或 4kHz 的數位訊號。如果你拿轉速相當於前述 Hz 的風扇靠近數位電視訊號接收器,應該也會出現類似的干擾。

星期日, 3月 27, 2011

給一個日期,怎樣知道那天星期幾?

嗯... 這真是個神奇的函式 XD~

int dayofweek(int y, int m, int d)  /* 0 = Sunday */
{
  static int t[] = {0, 3, 2, 5, 0, 3, 5, 1, 4, 6, 2, 4};
  y -= m < 3;
  return (y + y/4 - y/100 + y/400 + t[m-1] + d) % 7;
}

-- by Tomohiko Sakamoto.

星期五, 3月 25, 2011

Firefox 4.0 初步使用心得

做了一些 benchmark。我的機器:

  • Intel Core-i7 720QM:performance cpufreq governor
  • Transcend JM1333KSN-4G x 2:在測試時還剩下約 1GB 空間(扣掉 Buffer 則剩 3.5GB)
  • Linux 2.6.38:有開 per-session auto-group(CONFIG_SCHED_AUTOGROUP=y)

參賽的瀏覽器有:

  • Chromium 11.0.696.16:
    Mozilla/5.0 (X11; Linux x86_64) AppleWebKit/534.24 (KHTML, like Gecko) Chrome/11.0.696.16 Safari/534.24
  • Firefox 4.0:
    Mozilla/5.0 (X11; Linux x86_64; rv:2.0) Gecko/20110323 Firefox/4.0
  • Opera 11.10 beta:
    Opera/9.80 (X11; Linux x86_64; U; zh-tw) Presto/2.8.119 Version/11.10

測試 0:

  • Acid3
    • Chromium:100/100
    • Firefox:97/100
    • Opera:100/100
  • 冷啟動速度:
    • Chromium:4.16s(8.33 次)
    • Firefox:1.5s(3 次)
    • Opera:5.16s(10.33 次)

冷啟動速度是執行「sync ;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以後啟動瀏覽器到視窗出現,游標閃爍的次數(每次 0.5s)。測了三次,精度不是很準確... 看看就好!

測試 1 - CPU 0%(幾乎沒有其他負載):

測試 2 - CPU 100%(make kernel, -j16):

其中「大頁面測試」一項,是先重整三次(確認檔案讀進了 filesystem buffer),然後再重整三次的成績平均。Chromium 快的很神奇 @@

為什麼會有在 CPU 100% 下的測試呢?因為我使用 Gentoo Linux,常常會編譯東西。可是在編譯的同時,也會一邊上網、看信... 等等。所以在 CPU 負載高的情況下使用瀏覽器是很常有的事情。

跑 Sunspider 的時候,Chromium 會更新每個跑完的測試結果,可是 Firefox 完全不會顯示東西(這算是偷吃步嗎?),Opera 會顯示,但是中間的藍色方框內會閃爍。

對我來說,瀏覽器的速度(網頁顯示速度、分頁切換速度、UI 反應速度)很重要。我無法忍受切換分頁或點個書籤要等一兩秒才看得到東西... 所以「使用心得」主要是速度測試。


附錄 - 大頁面測試使用的網頁:

<html>
  <head>
    <title>A very big page!</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startTime = new Date();

      function showElapsedTime() {
        var endTime = new Date();
        var elapsedTime = Number(endTime - startTime);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sults").innerHTML =
          "took " + Number(elapsedTime / 1000) + " sec";
      }
    </script>
  </head>
  <body onload="showElapsedTime();">
    <p id="results">calculating...</p>
    <p>這裡是很長很長的段落</p>
    <p>重複 n 次</p>
    <p>導致這個檔案長大到 10MB...</p>
  </body>
</html>

星期三, 3月 23, 2011

C/C++: i = i++ + ++i;

這樣的一段 code,結果應該是什麼呢?

答案是「不一定」!

在 C/C++ 之中,operator + 並不是 sequence point。例如,運算式「f() + g()」之中,是 f() 先執行還是 g() 先執行,順序是不一定的(跟編譯器實做有關)。所以「i++ + ++i」之中,有可能 i++ 先作,亦有可能 ++i 先作。

並且,如「i=i++;」這樣的式子之中,i 被指派兩次。「i=」的指派動作可能發生在「i++」的指派動作之前、之後、或之間。

所以,為了節省 debug 耗用的腦細胞,任何程式設計師都不應該寫出這樣的程式碼。

====== 囧rz [分隔線] 囧rz ======

額外一提,「std::cout << f() << g();」這樣的程式碼之中,f() 與 g() 的執行順序也是不一定的。這是由於 C++ 的 operator overload 視為 function call。而 C++ 的 member function 實際上會被轉換成多傳入一個 this 引數的 global function。

例如(以下程式並非合法的 C++ code,只是為了解釋程式的行為):

std::cout << f() << g(); // 1
可能被轉成
std::cout.operator << (f()).operator << (g()); // 2
再被轉成
std::ostream::operator << (std::ostream::operator<< (std::cout, f()), g()); // 3

在上述 3 之中,是「std::ostream::operator<< (std::cout, f())」先執行還是「g()」先執行,順序也是不一定的。

所以,若 f() 與 g() 裡面都有輸出,則有可能先看到 g() 的輸出才看到 f() 的輸出,或是剛好相反。例如:

// 可能性 1:
tmp1 = f(); // 列印 f() 裡面的輸出
std::cout << tmp1; // 列印 f() 的結果
tmp2 = g(); // 列印 g() 裡面的輸出
std::cout << tmp2; // 列印 g() 的結果
// 可能性 2:
tmp1 = g(); // 列印 g() 裡面的輸出
tmp2 = f(); // 列印 f() 裡面的輸出
std::cout << tmp2; // 列印 f() 的結果
std::cout << tmp1; // 列印 g() 的結果

延伸閱讀:http://en.wikipedia.org/wiki/Sequence_point

星期六, 2月 05, 2011

Need More SpeedRAM

最近 4G 的 SO-DIMM DDR3 模組的價錢降低到令人很想買(約 2G 價錢的 1.4 倍),於是我就買了兩條回來插。

因為我手上這台 Dell Studio 1557,CPU 是 Intel Core-i7 720qm,有八個邏輯核心,所以通常我在 make 東西的時候都是 -j16 下去跑。可是編譯一些 C++ 的東西(例如 Google Chromium 瀏覽器)的時候,常常一個 gcc process 就吃掉 500MB 的 RAM,導致有 4GB 的 RAM 都會 Thrashing。尤其是開了一些 Chromium、Firefox、Thunderbird 之類的東西的時候,瀏覽器還有機會被 OOM Killer 殺掉... = =

現在都不會了!真好!

桌機的 4GB 的 DDR3 價錢也降低到很 affordable 了,也許改天可以來買四條 4G 拼一台 16GB 記憶體的桌機 XD~ 噢!桌機的硬碟也快滿了!

星期四, 2月 03, 2011

台灣的女人比美國的豬還不如

不是要貶低台灣的女性,請先看完這篇新聞:

美國男子強姦母豬致豬生病 可能獲刑120年(2011/02/02 12:34)

綜合報導 | 國際中心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一名美國農場主人日前發現自己的豬行為異常,因擔心其生病請來獸醫為其診治。檢查的結果卻出人意料,這些豬曾受到性侵犯,農場主人隨即報警。

根據美國密西西比格林伍德警方公佈的消息,獸醫表示這些母豬患有嚴重的陰道炎,並且斷定是由性行為「感染」的。除陰道炎外,其中一些母豬的陰道內還存在傷口,懷疑是暴力性行為所致。警方受農場主人委託,在農場內安裝監視器,希望查出這些母豬是如何遭到性侵犯?

隨後,農場附近一名52歲的男子出現在鏡頭裏,這名男子名叫安德魯•李•納什。監視器畫面顯示,納什在鏡頭下做出了反常的動作,在豬群後面脫下了內褲。 納什的整個作案過程持續了很長時間。犯罪嫌疑人納什被以12條罪名起訴,如果罪名成立,他恐將面臨120年徒刑。

在中華民國刑法中有關妨害性自主罪, 最高只有十年有期徒刑。這不是擺明了中華民國女性的性自主權,比美國的豬還不如嗎?

Updating Seagate Harddisk Firmware under Linux

Actually this is not really about Linux. It's just about when you have no windows and want to update the firmware of the HDD with the official utility.

This article is actually about using the loopback support from grub2 to load the official iso, and the memdisk tool from syslinux to load the disk image inside the iso.

Follow these steps below:

  1. download the official Seagate firmware update ISO image (for example, MomentusXT-ALL-SD24.iso)
  2. put the iso image under /boot (or anywhere else that grub2 can access)
  3. get syslinux, we actually only need the memdisk tool. put that in /boot/memdisk (or somewhere else that grub2 can access)
  4. reboot into grub2 shell
    • upon reboot, keep clicking ESC like crazy, this should bring up the boot entry selection screen
    • when you see that screen, hit 'c' to enter the grub shell (the command prompt)
  5. inside the grub shell, run these commands:
    • loopback loop /MomentusXL-ALL-SD24.iso
      • (change this to the path of the iso image)
    • linux16 /memdisk
      • (change this to the path of the memdisk)
    • initrd16 (loop)/AN-SD24.ima
      • (this may vary, just look for the file with a suffix .ima)
      • (if you don't know the filename, `ls (loop)/` to get a list)
    • boot
  6. now you're inside the official firmware update tool, follow the on-screen instructions.

Enjoy!

星期五, 12月 31, 2010

使用習慣真的不好改變

我在好幾年前(可能有五、六年吧),在幫家人(我媽、我妹、我外公... 等等)整理電腦(例如解毒、重灌...)的時候,都會推薦他們不要使用容易被裝一些哩哩叩叩東西的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而改用不容易中毒又有一堆擴充套件可以用的 Mozilla Firefox,那個時候 Firefox 還是 2.x 還是 3.x 吧...

在不斷洗腦的過程中,我全家人都逐漸改用 Firefox 作為平常使用的網頁瀏覽器。

在 Google 推出 Google Chrome 瀏覽器以後,由於的確瀏覽速度更快,於是我又嘗試推薦他們改用 Chrome。尤其是我妹使用小筆電,又是跟我一樣會同時開個幾十個分頁的人,Firefox 很明顯的比 Chrome 慢很多。

但是,我發現在嘗試說服了一年以後,他們還是在用 Firefox......

使用習慣真的不好改呀!

星期一, 12月 20, 2010

我發現,我的 blog 有一年沒更新 = =

剛才 po 了「這年頭,依法行政也不行...」以後,才發現上一篇「Cross-Compiling Made Easy - with Gentoo Linux」是一年多前 po 的。

2010/12/20 - 2009/12/06 = 379 天...

有夠混... XD

這年頭,依法行政也不行...

最近有一則新聞,是說一位財經法律系的博士研究生撿到某貧婦兩萬多元,在報案以後,要求貧婦要付三成作為報酬。根據著作權法第九條,在這裡全文引用:

【何柏均、李姝姮、方佳怡╱台北報導】

台北縣一名獨自扶養子女的婦人昨領取2萬1千元生活費,卻不慎將裝有手機、金錢的包包遺失,她趕緊撥打自己手機,一名女子接電話後表示會送到警局;婦人原想包紅包答謝對方,未料對方自稱是法律系畢業,要求十分之三報酬、6300元,婦人雖苦苦哀求「能不能拿少一點?」但對方堅持拿6千元,在旁協調的警察看了不禁搖頭:「現在的人眼中只有錢嗎?」
遺失包包的李姓女子(44歲)昨向《蘋果》投訴,她從事會計工作,幾乎是她獨力扶養念大學一年級的女兒及高中的兒子,為方便照顧子女,選擇在家接案、擔任SOHO族,平均月收入3萬多元。她昨天傍晚騎乘機車去接兒子放學,並領取2萬1千元準備支付水電等雜支,在行經土城市裕民路、捷運海山站附近,掛機車前座吊掛勾的包包突然掉落,遭國立高雄大學財經法律系畢業的潘姓女子(28歲)拾獲。

撿錢者稱法律系畢業
李婦指出,由於遺失的包包裡,除2萬1千元生活費,還有證件、手機、住家鑰匙等財物,立刻以兒子手機撥打自己手機門號,潘女接聽後指稱拾獲其包包,約她於廣福派出所交付,她原本慶幸包包失而復得,欲包紅包答謝,未料潘女自稱是法律系畢業,主動要求6300元、十分之三報酬。
李婦不懂法律,以為自己聽錯了,雙方在警局碰面後,她向潘女求情,說自己一個人撫養小孩,「能不能不要拿3成?」未料潘女堅持一毛不能少,警員聽了也幫忙求情說:「一定要要求這麼多嗎?不要這樣啦!」但潘女卻冷漠地回說:「我去問學校老師可不可以這麼做。」警員聽了也不敢再幫腔,李婦聽了也十分心酸。警方指出,《民法》如此規定,他們只能道德勸說,無權干涉。

「教育到底是怎麼了」
經半個多小時談判,因李婦沒百元鈔,最後潘女才願妥協只拿6千元,李婦心想,「一個孩子每月生活費是6千元,但『遺失』6千元,總比遺失2萬1千元好」,於是給了潘女6千元並致謝,潘女拿了錢頭也不回就離開,讓一旁協調的警察也直搖頭嘆氣。
李婦感嘆說,她一直教導自己小孩要拾金不昧,潘女自稱是法律系畢業,卻沒顧及情理,「現在的教育到底是怎麼了?」她認為法律系教授除教導法律,也應該教導一些道德觀念。
對此,教育專家吳娟瑜感慨地說:「懂得物歸原主代表有良知,但主動說出口要錢,這態度就有失敦厚。」她表示,在人際關係裡,相互扶持、相互關心、善良友愛,才是正確價值觀,但接連發生大學生撿到錢向失主索報酬事件,顯示社會越來越功利、太以錢為重,她給年輕人建議:「不管失主有沒有給酬賞,都不應該主動開口,才是禮貌的表現。」

留置權不應用於弱勢
台大社工系副教授王雲東表示,隨著社會變遷,不可諱言功利比率上升、道德下降,學生容易著眼功利色彩,只問行使留置權違法與否,而忽略此舉是否「道德」。他說,社會功利色彩濃厚當下,若是留置權不再,可能拾獲者更不願意把錢交出來,因此,他認為是否有可能在法律設計上能夠周詳,如留置權是否不要用在弱勢人身上等。
律師廖芳萱表示,只要撿到錢的人有通知失主,或向警察機關報案,就不算侵占,可向失主主張取得一定報酬及留置權,根據《民法》第805條規定,拾得人要在6個月內請求報酬十分之三,若對方未給報酬,拾得人就對遺失物有留置權。

然後,以下是民法第八百零五條的全文:

遺失物自通知或最後招領之日起六個月內,有受領權之人認領時,拾得人、招領人、警察或自治機關,於通知、招領及保管之費用受償後,應將其物返還之。
有受領權之人認領遺失物時,拾得人得請求報酬。但不得超過其物財產上價值十分之三;其不具有財產上價值者,拾得人亦得請求相當之報酬。前項報酬請求權,因六個月間不行使而消滅。
第一項費用之支出者或得請求報酬之拾得人,在其費用或報酬未受清償前,就該遺失物有留置權;其權利人有數人時,遺失物占有人視為為全體權利人占有。

首先,我們想想看為什麼民法中要保障拾得人得請求報酬的權力?試想,當一個人撿到東西的時候,他有兩個選擇:還給失主或據為己有。若他還給失主,則失主可以取回遺失物;若他據為己有,則失主 100% 不能取回遺失物。驅動拾得人將遺失物還給失主的誘因之中,消極的誘因是若據為己有則犯刑法第三百三十七條中的侵占遺失物罪,雖然罰的錢不多,但會因此留下前科;積極的誘因則是民法第八百零五條中,有關請求報酬與留置遺失物的權力:

  • 據為己有:可以得到全部的遺失物,但是有被抓到判刑的風險
  • 還給失主:可以得到至多遺失物 30% 價值的金額,完全沒有風險
若沒有第二條,雖然有風險,可是當報酬(遺失物的價值)夠高的時候,可能會有人鋌而走險。反正要是真的被抓到也只是被罰伍佰元。但是若有了第二條,因為完全沒有風險就可以取得至多 30% 的報酬,所以有更多人會願意把遺失物拿去還。

首先,遺失東西完全是失主的責任。這個東西對於失主來說越重要,那麼遺失的後果也應該越嚴重。遺失物之於失主的重要性,與拾得人完全無關,拾得人也無法影響該物品之於失主的重要性。這些道理有點腦子的人應該都懂。所以,當這個物品的重要性越高,對於失主來說的價值也就越高,那麼失主本應付出更多的報酬才能取回遺失物。

拾得人有要求至多三成報酬的權利,而實際要求多少報酬則看拾得人的心情。若失主覺得報酬不合理,可以跟對方「殺價」。如果一直無法達成共識,最後也可以上法院請法官來決定合理的報酬該是多少。

在本例中,婦人弄丟的是下個月的生活費。如果沒有這筆錢,接下來的生活會過得很艱難。所以對於該婦人來說,該遺失物是相當重要的。若想要及時取回,則應該付出較高的報酬。而對於拾得人來說,把遺失物「賣回」給失主是一樁「獨門生意」。在商言商,本應將利潤最大化。要求最高的報酬合情合理。我認為沒有理由要求拾得人無償將遺失物還給失主,就像我認為沒有理由要求商人以進貨價格出售貨品一樣。我也認為沒有理由在失主付出報酬之前,就能將遺失物取回,就好像我不認為買方在付錢以前,就能獲得商品的所有權。

如果說要用商業競爭法來審判潘女也不合理,因為潘女並不是靠「撿遺失物還給失主再要求報酬」這向業務來賺錢的。

法律不外乎人情,為了避免拾得人直接侵占遺失物,民法保障請求至多三成報酬與留置的權力,是相當合乎人情的。掉了東西能找回來就該是燒高香了,願意把東西還給失主的拾得人更是佛心來的,怎麼能不多給他幾成報酬呢?

反倒是刑法第三百三十七條的罰金少的很不合理,應該也改成至多遺失物價值三成的專科罰金才對。

星期日, 12月 06, 2009

Cross-Compiling Made Easy - with Gentoo Linux

用 Gentoo 最開心的地方,就是它非常的 developer friendly。

交叉工具鍊 - Cross-Toolchain

個人認為這個翻譯很糟糕... 不過要在 Gentoo 下要生出一個可用的 cross-compiler,只需要兩行指令:

$ sudo emerge crossdev
$ sudo crossdev -t ARCH-VENDOR-OS-LIBC

請將 ARCH-VENDOR-OS-LIBC 取代成對應的軟硬體設置,具體請參考 `crossdev -t help`。

不過在這之前,最好先有個本機上的 PORTDIR_OVERLAY. 不然 crossdev 會建立一些檔案根目錄在 PORTDIR_OVERLAY 裡面找到的第一個目錄下。您可以用以下指令直接修改 /etc/make.conf(注意單引號跟雙引號):

$ sudo bash -c 'echo PORTDIR_OVERLAY=\"/path/to/overlay \${PORTDIR_OVERLAY}\" >> /etc/make.conf'

雖然要等一段時間,不過過程可是全自動的!

做完以後,就會得到一整排的工具了。例如 ARCH-VENDOR-OS-LIBC-{gcc,g++,as,ld,strip,...} 等等。

目標檔案系統 - Target Filesystem

基本上也是三個指令,不過要等更久...

$ sudo emerge crossdev-wrappers
$ sudo emerge-wrapper --init
emerge-ARCH-VENDOR-OS-LIBC system -v

然後系統就會出現在 /usr/ARCH-VENDOR-OS-LIBC 目錄下了。注意喔,千萬別把它移走!即使移走也要作個 symlink 回來,不然 cross-emerge 會找不到路徑。

星期五, 12月 04, 2009

接觸不良

由於憂鬱症的關係,我從大約四個月前開始服用 惠氏速悅持續性膠囊(Effexor XR),其主成分為Venlafaxine。醫師開給我的處方劑量,由一開始的每日一顆,逐步增加到目前的每日三顆。

藥本身還算有用,下面做成清單不是為了賣弄我知道 html 的 <ul> 與 <li> 標籤,純粹只是我討厭在一長段文字裡面敘述這種明明做成清單就可以一目了然、寫成一大段就看得不清不楚的概念:

  • 每日 75mg:30% 療效
  • 每日 150mg:50% 療效
  • 每日 225mg:70% 療效

這裡的「療效」指的是,我自認與正常沒有神經病的人相比的相似程度 - 之於我也就是可以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事情,以及不會莫名其妙就想些雜七雜八事情的能力。

但是... 雖然醫生有給我開連續處方籤,但是你不能期待一個神經病會自己去拿藥來吃是吧?所以每隔一個月左右,我總會有幾天想吃藥卻沒藥吃的時候(例如現在 XD)。

服用高劑量卻突然「斷糧」的結果,是會有突然停藥的強大副作用 @@ 感覺就好像是類比電視突然被突波干擾,畫面瞬間跳掉又回來那樣。可是這種狀況發生在你的視覺、聽覺、觸覺上。

唔...「為什麼你不去拿藥吃就好了呢?」


btw,照這個比例來講我吃五顆就會變成超人了是吧?

星期四, 11月 26, 2009

rtc-davinci-evm for dm6446 on linux-davinci.git

中文版

從 2.6.27-davinci1 開始,由於引進了新的 i2c framework,導致 dm6446evm 上許多走 msp430 的週邊都不能用了,例如 rtc-davinci-evm 與 IR receiver 等等。到今天 2.6.32 都快 release 了,還是沒有人把 driver port 過去...

沒辦法,公司產品需要,所以咧... 只好自己動手啦!(這也是 Open Source 社群最有趣的地方!)

悲慘的是,寫好 driver、測試成功以後,居然 linux-davinci 的 mailing-list 不給我寄 @@ 所以只好先放在公司的 git repository 上啦。不過這個網址只是暫時的,也許過一陣子會改...

English Version

Start from 2.6.27-davinci1, linux introduced the new i2c framework, which causes many peripherals of the msp430 chip on dm6446evm stop working, such as rtc-davinci-evm and the IR receiver. As for today, although the 2.6.32 is about to get released, but the driver is still stays unusable...

Too bad, my company just uses dm6446 in our product, which I just have to port them by my own! (Which is the major fun for an Open Source community!)

But what bothers me is that, after I successfully wrote the driver, and verified it's working great, I cannot submit it on the linux-davinci mailing-list due to some unknown error (used to be able to send a mail there...) @@ so i just have to put the files on my company's local git server. However this is a temporary domain name, it may or may not be changed later, anyway.

星期三, 9月 16, 2009

Calm down, please. My heart!

If sorry is all you gonna say, I've heard enough.

Yes, like you can never do nothing for me.
Damn me.
Yes, like you just never willing to do nothing for me.
Damn me, once again.

You'll never have no idea how much you ruined my life.
You'll never have no idea how much you messed up my mind.

How can you be so mean?
How can you be so selfish?
How can you be so fucked up?
Why are you bothering my heart whenever I finally got some calm and peace?
Why can't you just tell me that you don't even wanna give a shit about me at all?

Why do I still love you so damn much?

星期一, 8月 31, 2009

救災順利!成功救活四名專題做不出來的學弟!

我大學時代的專題老師,今年叫學弟們做 ARM Linux + RFID 相關的專題,主要是用來管理冰箱裡面的東西的保存期限的。

可是呢,這群學弟...

「ARM 是什麼?可以吃嗎?」
「Linux 我們不太會耶!」
「RFID Reader 只有 Windows driver (還是 VB.Net 寫的) 耶,可以拿去 Linux 上編嗎?」

所以,不知道他們從哪裡找到我,突然來問我要怎麼辦。

我想說,既然是以前的專題老師,要是這組學弟做不出來或做的不好,他也很丟臉... 而且順便也想看看 RFID 在 Linux 上到底會不會動,所以就決定下去台中一趟幫他們看看。

不看還好,一看之下才發現,他們使用的 ARM 是 s3c2410 配上一套有夠舊的 Linux(kernel 是 2.4.x......),可是使用的 SUMMIT U-Reader 在我的機器上倒是抓的到也有 driver,只是沒有 user-space tool 去 access 它而已。所以我乾脆就叫他們說,先在 PC Linux 上做,然後把移植到 arm 上當成一個「願景」。盡量使用嵌入式系統上容易找到的軟體(如 boa),如果真的要移植的話也比較方便。

SUMMIT U-Reader 其實是一個 pc210x 的 USB-to-RS232 晶片,加上他們自己家的 HF 讀卡模組(使用 RS232 介面,Windows 的 VB.Net 程式也是使用 Serial subsystem 去 access)。既然如此,事情就簡單啦!我只要弄個 serial 程式去操作它就可以了!

我目前幫他們寫到可以抓到卡號,讀取以及寫入 RFID Block 就要靠他們自己了。以下是 example code(BSD License!):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termios.h>

#include <iostream>

#define TTYDEVICE "/dev/ttyUSB0"
#define BAUD  B19200

int open_port(void)
{
 int fd = open(TTYDEVICE, O_RDWR | O_NOCTTY | O_NDELAY);
 if (fd == -1)
 {
  perror("open_port: Unable to open " TTYDEVICE);
  return fd;
 }
 fcntl(fd, F_SETFL, 0);

 // port settings
 struct termios options;
 tcgetattr(fd, &options);
 cfsetispeed(&options, BAUD);
 cfsetospeed(&options, BAUD);
 options.c_cflag  |= (CLOCAL | CREAD);
 options.c_lflag  &= ~(ICANON | ECHO | ECHOE | ISIG);
 options.c_oflag  &= ~OPOST;
 options.c_iflag  |= (INPCK | ISTRIP) & ~(IXON | IXOFF | IXANY);
 options.c_cc[VMIN] = 0;
 options.c_cc[VTIME] = 10;
 tcsetattr(fd, TCSANOW, &options);

 // clear I/O buffer
 tcflush(fd, TCIOFLUSH);

 return fd;
}

int main()
{
 // get the file descriptor from open_port()
 int fd = open_port();

 // I/O buffer, let it be the 'I' command initially
 char buf[256] = { 0x1b, 'I', '\r', 0 };

 int n;

 // write() the 'I' command
 if ((n = write(fd, buf, 3)) < 3)
  std::cerr << "write() of 3 bytes failed!\n";
 else
 {
  std::cout << "write() " << n << " bytes: ";
  for (int i = 0;i < n;++i)
  {
   std::cout << "0x";
   std::cout.width(2);
   std::cout.fill('0');
   std::cout << std::hex << static_cast<int>(buf[i]) << ' ';
  }
  std::cout << std::endl;
 }

 // read the result  n = read(fd, buf, 255);
 if (n < 0)
  fputs("read() failed!\n", stderr);
 else
 {
  std::cout << "read() " << n << " bytes: ";
  for (int i = 0;i < n;++i)
  {
   std::cout << "0x";
   std::cout.width(2);
   std::cout.fill('0');
   std::cout << std::hex << static_cast<int>(buf[i]) << ' ';
  }
  std::cout << std::endl;
 }

 close(fd);

 return 0;
}

星期一, 3月 30, 2009

Bug wranglers know this bug by heart now

之前更新 gcc-4.3.3-r1 之後,編 mplayer 會吐 ICE 出來。今天 emerge world -ua 的時候看到 gcc-4.3.3-r2,在裝之前想說看一下 ChangeLog 有沒有修好這個 bug:

27 Mar 2009; Peter Alfredsen -gcc-4.3.3-r1.ebuild, +gcc-4.3.3-r2.ebuild: Revbump with broken patch disabled to stop duplicates of bug 262567 from flowing in. Bug wranglers know this bug by heart now.

這個 #262567 file 的就是這個 bug。點進去看一下... 挖咧!二十幾個 duplicates = = 難怪 Bug wranglers 會 know this bug by heart 了 XD~

底下是一段 Quote:

At last, rev-bumped.

Btw, maybe all those duplicates are not the user's inability to search, but their ability to tell you "please *always* rev-bump fixes that are not build-related to the package itself" :P

- Nikos Chantziaras

星期四, 3月 26, 2009

言論自由

阿克頓勳爵曾經說過:「我不喜歡你的言論,但我誓死保護你的言論自由。」

若查證「郭冠英」就是「范蘭欽」屬實,那麼他的確該下台,因為他違反公務人員應行政中立的基本規範。但是「范蘭欽」發表的文章倒是沒有任何問題,那是言論自由。雖然美國有針對種族歧視言論的法律,但是很抱歉中華民國剛好沒有... 所以他也沒犯法。

我不懂的是這些新聞媒體幹嘛拿「高級的外省人」做文章,這也沒什麼大不了。很多產品不是也會在包裝上寫「高級蜜餞」或「高級水果禮盒」嗎?那這些廠商是不是也通通要上新聞接受批判一下?況且他只有說「我是高級的外省人」而已,不知道這些媒體是從哪裡得來「台灣人是低級」的結論。你說「這是部好看的電影」或「這是本內容豐富的書」的時候,也不表示其他的電影不好看、其他的書沒內容啊...

另外,蔡英文同學,言論自由是憲法保障的,不是你說有就有,你說沒有就沒有的好嗎?

星期五, 2月 13, 2009

宅心禪機

台灣知名宗教團體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於台北時間中華民國 98 年(西元 2009 年)2 月 9 日因病圓寂。

雖然我本身並沒有宗教信仰,雖然我沒有參加過法鼓山辦的活動,雖然我也沒上過「你可以不必自殺網」(唔,偶爾想自殺的時候應該去逛逛...),不過衝著這幅字還是得悼念一下:

「面對宅、接受宅、處理宅、放下宅」- 法鼓山 聖嚴法師

誰能告訴我為什麼上聖下嚴大法師要把「」寫成「」呢?我搜遍 Google 也找不到一個地方寫兩個字形可以相通的...

星期三, 2月 04, 2009

New Weapon - HP Pavilion dv5-1003ax

最近,我終於受不了了那台四年前買的 NB。是的,我還是很喜歡它 - 它輕巧、方便攜帶、沒有惱人的鏡面螢幕、可以跑 Composite Desktop、效能也不差(至少是我可以接受的速度)。可是它的 512MB DDR-333 * 2 漸漸地不敷使用,開始吃起 swap;螢幕右下角有約 7 個 pixel 的亮塊;硬碟 SMART 也跟我說有一堆 bad block reallocated、電池的使用時間也只剩不到五分鐘...

所以,我很苦惱。這台機器我很願意多用兩年,但是 firefox 多開幾個分頁(嗯... 30~50 個 XD~)就一直 thrashing 是沒辦法接受的事,硬碟開始有壞軌也總是讓人心慌慌(雖然跑 dd if=/dev/zero of=/dev/sda 叫 SMART 修好了),電池只剩五分鐘根本帶不出門(走到門口就沒電了嘛 Orz...)。如果想繼續用下去,就非得換掉這幾個東西:

  • RAM 升級到 DDR-333 1GB * 2 ~= $2500
  • 2.5' PATA HDD or SSD ~= $2000 or $5000
  • 電池也得買新的 ~= $2500
可是這麼一來,價錢等於 1/3 ~ 1/2 台新筆電了,可是... 我還是繼續在用舊電腦,實際感覺得出來有差別的可能只有不會那麼 thrashing = = 所以我一直在這三個念頭上打轉:
  1. 不升級不夠用...
  2. 不想花錢升級統統都舊規格 (DDR-333、IDE PATA) 的東西...
  3. 買新的又有點浪費,畢竟舊的升級尚且堪用...

於是我就問我老爸,請他出個意見,看我應該怎麼辦才好。結果我親愛的老爸很豪邁的說:「哎唷,你那台機器也是三年多四年前買的,不要傷腦筋了。媽咪店裡也剛好需要一台機器,你就換台機器,這台給她吧!」

唔... 既然這麼說,那還是換一台好了,把舊電腦換個硬碟給我媽(我後來把 Windows Vista 的授權貼紙都撕起來貼過去了... 開門做生意別留下把柄才是。)。我比較了市面主流的 CPU 跟 GPU,最後決定挑 AMD PUMA 平台的機器,主要是這幾個原因:

  • 之前 nVidia GPU 有設計瑕疵,焊接的表面會因為鄰接材質膨脹係數不同,熱脹冷縮太多次有機會脫焊,造成硬體故障。雖然 nVidia 宣稱已經修改了設計,但是誰知道晶片裡面是怎樣的呢?所以不考慮 nVidia GPU。
  • Intel CPU 雖然耗電量較低,但是與 AMD 相比同時脈下速度較慢,價錢也較貴。什麼?你說買 2 開頭的?別鬧了,至少也要買 5 或 8 開頭的好嗎,2 開頭實在太舊了啦!雖然 8 開頭的價錢可以壓到三萬,但是都是搭配 Intel GMA,所以還是算了。而不考慮 nVidia GPU 的話,就統統剩下 Intel GMA,不會搭配 ATi 的卡了...
  • AMD CPU 雖然比較耗電,但是他的優點就是便宜肉大塊... 搭配 ATi 顯示卡,效能比 Intel 好多了... ATi 顯示卡的 linux 支援也越來越好,且頻頻對社群釋出善意。之前還放出 r500/r600 的 open source driver(不過... 嗯... 話說 intel driver 一直都是 open source 的 ="=)。
  • 4GB 的 RAM!常常編東西的人,thrashing 的話就等到死。反正現在 RAM 這麼便宜,就插到滿吧!但得注意別買到打不開 memory remapping 的機器(例如我媽那台,插 4GB 用 3GB 還蠻囧的)。
  • 雖然我老爸好像還蠻有錢的,但是也別浪費... 預算放在 NTD $25,000。

本來看上的是 MSI PX210,但是如果配上 ZM-80 要 $29,000,超出預算太多。HP tx2506 似乎也不錯,但是要 $28,000,也是超出預算,而且顯示卡只有 Radeon HD 3200。

最後挑來挑去,買了 HP dv5 1003ax,$25,200 帶回家。詳細的規格如下:

  • CPU:AMD Turion X2 Ultra Dual-Core Mobile ZM-82 @ 2200Mhz
  • RAM:Transcend DDR2-800 2GB x 2
  • GPU:ATI Radeon HD 3450 with GDDR2 256MB
  • HDD:TOSHIBA MK3252GSX - sATA2 320GB 8MB buffer
  • DVD:LightScribe SuperMulti DVD+/-/RW with Double Layer support
  • Display:15.4' 1280x800
  • 其他不重要的週邊:
    • Vermico WebCam
    • SD/MMC/MS/XD Card Reader
    • Fingerprint Reader
    • HDMI、eSATA、Firewire、遙控器
  • Battery:6 cell
  • Weight:2.83 KG
  • 不得不買的 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沒 Activate 過,序號貼紙被我撕給原本那台了)

安裝 Linux 的時候遇到一些問題,能解的都解決了,剩下指紋辨識器沒 driver... 安裝時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方法紀錄在 Gentoo Wiki,主要是 kernel module 設定,沒有太多 Gentoo specific 的東西。其他 distro 應該有很多用的上的地方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