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 rickliu's blog 看到「台灣不承認大陸學歷 謝長廷開炮事件.」這篇文章。扯到台灣學歷與學制,我必須出來說句話。
我媽以前是我就讀的高職 - 「臺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家長成員,後來更選上家長會長。為什麼呢?因為我以前缺曠太多(一個禮拜去個兩三天...),操行 60 分兩年,她為了我這不成材的兒子,只好去幫我跟學校打好關係。(雖然我曠課多,成績還是很好的。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我的成績是班上第二。第一名的 Samael 跑去北科大了。)
好,自我介紹到此結束,接下來是我對這個事件的看法。不過我對高中升大學的狀況不太了解,所以底下就技職體系討論。
學校都想要好學生,學生都想念好學校。
是的,不管是高中、高職、普通大學、科技大學、四技、二專、研究所... 都想要好學生。而不管是任何學生(事實上大部份是學生家長),也都希望能念好學校。對學校而言,「好學生」就是聽話、會讀書、好管、不愛鬧事的學生。不過對學生來說就沒那麼簡單了,每個人心中的理想都不太一樣,異性同學多不多、離家遠近也可以拿來當標準。
所以,一些技職大學(科技大學、四技、二專,下同)就打出一堆「優惠」高中生的標準,例如「專業科目 x0%,英文 x200%、數學 x200%、國文 x200%」等(請各位去參考近年的台科、北科... 等學校申請入學、推薦甄試標準。),吸收在學校沒有唸專業科目的高中生。而那些成績比較差的高中生,就本著「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精神,進了本來不是給他們念的好學校。但是,專業科目好的高職學生該何去何從?本著以習得一技之長的理想,努力鑽研技術,得到好成績以後,銜接的大學卻不理你的專業,反而問你要國、英、數。結果是,後段大學收不到學生,高職的頂尖學生流進中段四技,高職的後段生面臨沒學校念的窘境。
而且,前段大學也不喜歡收大學生,而喜歡收研究所的學生。有許多前段學校就在抱怨研究所招不到有潛力的學生,其實根本就是自己砍掉的。沒有道理大學部不收學生,卻自動生出一堆學士來唸研究所吧?
大陸的學校比較好
大陸的學校真的比較好。雖然他們有能力念到大學的學生可能比較少,但是整體來講,「十三億人去擠的北京大學」也比「兩千萬人念的台灣大學」來的競爭激烈。當然,這是以頂尖大學論,普通即使差一點的「好學校」,花錢也可以進去唸。有錢的家長可能會認為,與其讓小孩在這種擠破頭的環境唸書,不如讓他們出去遊學,多見見世面,畢竟以後亞洲主要市場就是在大陸。
多元入學是迷思?
在國外(歐洲、美洲),高中、大學大多是用所謂多元入學方案收學生。在外國有辦法這樣作,是因為他們給很多時間讓學生「多元」發展。外國學校上午八點上課,下午兩點就下課了。剩下的時間,還有很多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喜歡運動的出去打球、喜歡生物的在房間解剖青蛙、喜歡電腦的寫一堆病毒、喜歡化學的把車庫炸掉... 大概都是發生在課外的時間。反觀台灣?早上七點到學校,晚上五點下課,去 7-11 買個御飯糰就接著去補習班,晚上十一點才回到家,回家以後還有學校與補習班交代的作業。那來的時間多元?你要台灣的學生什麼時候去撐竿跳、什麼時候製作昆蟲標本、什麼時候開發 Open Source 程式、什麼時候在車庫造火箭?
題外話... 我手上這張 LPI Level 2,對我考大學一點幫助也沒有。也不能抵修什麼東西。 XD~
總之...
我才不管台灣成不承認大陸文憑,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美索不達米亞、沙烏地阿拉伯... 等等國家承認就好了,誰管你承不承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